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更多类似的文章,也便于您进行互动讨论与分享,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~
文| 昭明
编辑| 昭明
提到徐悲鸿,许多人首先会想起他笔下那些生动奔腾的骏马,尤其是他那幅《奔马图》,这幅作品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绘画技巧,也让他一举成为了画坛的翘楚。然而,大家可能不太知道,尽管徐悲鸿才华横溢,但他却因为深深厌恶自己的妻子,竟给儿子起了一个不吉利的名字,而这一切竟然成了现实……
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普通百姓连一顿温饱都难以保障,然而徐悲鸿却依然能够静下心来专心研究绘画,这无疑是他自身巨大的幸运。尽管如此,他并没有出自显赫的家族。徐悲鸿的父亲,徐达章,只是一位普通的画师。或许正因为如此,徐悲鸿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,为了生计,也不得不从年轻时便开始了绘画之路。
展开剩余80%那段岁月里,徐悲鸿过得并不富裕,靠卖画为生,四处漂泊。他的生活虽然清贫,却也有幸接触到了一些西方的绘画作品,这些作品不仅拓宽了他的视野,也激发了他想要将西方先进的艺术理念引入中国画的想法,致力于打破传统绘画的腐朽气息,革新国画的面貌。要实现这一理想并不容易。为了支持徐悲鸿的梦想,父亲徐达章省吃俭用,攒下积蓄,送他进入了专业的美术学校继续深造。
从这一点来看,徐达章显得相当开明,徐悲鸿对此也心怀感激。1917年,22岁的徐悲鸿如愿进入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。在这里,他的才华得到了更为专业的培养,绘画技术飞速提升。徐悲鸿原本打算毕业后前往浪漫的巴黎继续深造,但命运的捉弄让他的计划没能如愿实现。因为不到几个月,他收到了家里的噩耗——“徐达章病重,速速回家。”
徐悲鸿急忙赶回老家,心情却异常沉重,因为他才发现,所谓的“病重”不过是父亲借口让他回来的托词,真正的原因是父母早已安排好了他的婚事,逼迫他必须成婚。徐悲鸿本来就不喜欢封建婚姻,且身心已然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,对于这种安排深感厌烦。然而,父母的恩情无法轻易抛下,加上邻里乡亲都认为这件事理所应当,徐悲鸿最后还是屈服了。
婚后不久,妻子怀孕并生下了一个儿子。但徐悲鸿对妻子的感情一直冷漠,这个孩子的到来反而让他更为烦躁。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,他直接给孩子取了个带有不祥寓意的名字“劫生”,象征着孩子的降生给他带来了一场灾难。对于这个孩子,徐悲鸿根本没有任何抚养的打算,因为他已经完成了父母要求的“传宗接代”的责任。没多久,他便离开了家,毫不犹豫地去了法国继续深造。
几年后,徐悲鸿学成归国,开始四处举办画展,并与他人谈起了恋爱,几乎不再与妻子联系。即便妻子频频来信,他也毫不在意。直到几年后,徐悲鸿因担心父母的身体状况,才决定回家探望。这次回乡,让他对儿子的态度发生了惊人的转变。
他发现,原来这位小名为“劫生”的孩子,竟然继承了他惊人的绘画天赋,年纪轻轻便能够将事物绘制得栩栩如生,极具天分。徐悲鸿为此大为欣喜,决定亲自教授孩子绘画,毕竟这孩子毕竟是自己的骨血,不能让他荒废了天赋。为了寄托对孩子未来的期望,徐悲鸿还特地将儿子的名字由“劫生”改为“吉生”,希望这一名字能够驱散过去的不吉祥。
至于他的发妻,徐悲鸿依旧没有任何理会的打算。那时,他已经在外有了新的恋情,对于家庭的责任感早已淡薄。看望父母后,徐悲鸿并没有将儿子带走,而是告诉父母,他会定期回去教儿子绘画。父母虽然无奈,但也只能默默接受。
岁月流逝,吉生的绘画技艺逐渐有了显著提升,但让徐悲鸿万万没想到的是,命运再度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。当吉生年仅七岁时,突然不幸染上天花,最终夭折。这一切,仿佛当初徐悲鸿给他取的名字所预示的那样,成为了命运的“劫数”。
尽管儿子的死对徐悲鸿来说并非完全没有影响,但他当时正深陷一段热恋,心中更多的是迷恋和情感上的空虚,对于儿子的去世没有表现出过多的伤感。而徐悲鸿的发妻,因长期独守空房,身心俱疲,最终因忧郁而病逝。徐悲鸿对妻子的去世也没有过多反应,甚至没有透露出任何悔意。
直到徐悲鸿晚年回顾往事时,他才开始对自己曾经的选择流露出一丝悔意。随着名声越来越大,徐悲鸿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艺术巨匠,大家都称赞他的艺术造诣卓越,但却很少有人了解他背后复杂的婚姻生活。徐悲鸿的发妻和第一个儿子,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包办婚姻和封建观念的牺牲品。而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,包办婚姻才被彻底废除。
如今,身处现代的自由恋爱时代,很难想象当时封建婚姻对人们的束缚有多么深远,哪怕是当时的名人,也逃脱不了这种压迫。所以,那个腐朽的旧社会,终究要被彻底推翻。那么,大家如何看待徐悲鸿的这一选择呢?
发布于:天津市盈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